像是用「與成功有約」和「誘因設計」去討論後設思考
維基百科:
後設認知(英語:Metacognition)或譯為元認知,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發明及定義,[1]即「認知的認知」或「知識的知識」。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等各項)的思考。
後設思考讓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麼,如何思考,以及思考的結果。
進而找出可以調整、優化的地方。
而本書上談了很多公司內部的狀態或企業的商業概念等
例如,
・法拉利是為了募集在F1賽車奪冠的資金,才建立銷售汽車的系統
・Netflix聽到了客戶端真實的心聲,厭惡滯銷罰金,找出新的商業模式
・公司內部提出的「禁止手冊」,忽略了真正該傳遞的是防止內部機密外洩
(誘因設計)
優點是利用真實的案例結合,讓人懂得後設思考的應用
缺點是,後設思考的定義談論在書中比較分散,對於較少接觸「後設思考」的人,或許會看得茫茫然,特別是書中談論企業的部份放在上半部,個人的部份放在下半部,在看上半部時,會有種看談論商業與管理層的書籍(當然其根底會有後設思考沒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