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的「設定前提」下,如何適當建立程序確實不容易
作者以自身在白宮任職時的立場,去觀察到過度的繁雜程序確實造成很大的傷害
(像是陷入淤泥之中,可以動卻很困難)
但申請補助等,又該怎麼確認“適格”?
例如,多少會聽聞某個低收入戶卻開著高級車出入?
本書角度著重於政府機關應盡可能的縮減淤泥效應,例如「使用自動登記」,民眾不願意參與時,再申請退出即可
註:如果對公共議題完全沒興趣,覺得政府的事離自己很遠、不值得關心,那麼這本書可以跳過。
--------
開頭看到淤泥效應時,粗俗的自己直接聯想到銷售上常提到的,降低購買障礙⬇️⬇️
【為潛在消費者,清出ㄧ條直通購買完成的路徑】
或許,也有人會想政府機關也能像私人企業講求效率就好,只是政府機關需要公平>效率吧?(扣除私人不當行為)
看完整本書,另一個感受是「淤泥效應」本質上有點類似「利率的調整」,太過偏倚都不ok
太簡化的流程會形成浮濫,太繁雜則是造成傷害(無法得到該有的幫助),從本書角度來看,利率調整本身也等於是淤泥效應的一種(?)
時間的代價:從利息的歷史,揭示低利率的風險與危機
#淤泥效應
#讀自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