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先拿下半部的一張圖參考,藉由終局之想像(類似先看答案),往回推導做法
※如果問題是買房與否,那可逆性小+影響程度大=越慢決定越好
※而問題是2台TOMICA特殊玩具車,就別選了都買🤭
與之相對應的是圖2,需先定義出“真正的問題”,再來才是討論解決方案
※定義出真正的問題後,才會有正確的思考方向;如果沒有找出真確的問題,那努力也會白費
選擇>努力
==============
上半部重點在於找出思考的敵人=>練習定義問題與自身是否被預設值控制而做出
‘’不適當的反射處理‘’=>沒有思考空間
==============
4個預設值影響
情緒預設值: 這部份也受生理狀態影響,例如飢餓 疲勞等。再來,人確實情感>理智,是用情感去做大部份的決定
(像我曾經談一件車禍理賠和解時,對方非常生氣,當時我用站在對方的受傷角度話語去緩頰,最後才3000元就和解,讓我體會到傷者要的只是吐怨氣,並非完全在意金額)
自尊預設值:拿國中生時期來說或許會比較容易理解
國中生時期正值尋求同一輩的認同,並且有點急著向長輩證明些什麼
而當長輩藉由自身經驗看到問題,給予提醒時,自尊預設值跳出來“防衛自己的想法”去強烈反彈,直到事情如同長輩提醒發生後,要嘛持續捍衛自己是對的,都是你唱衰!!(不認同事實),要嘛開始反省自己
社會預設值:簡單說就是從眾,即使自己內心覺得怪怪的,還是會跟著走
慣性預設值:就習慣囉,比如說看到書就想嫌麻煩,然後看短影片可以狂刷3小時
(沒有好壞,就是習慣於某些事情)
這四個預設值也會同時出現,不一定只有單獨ㄧ個
例如 情緒(生理)+自尊;社會+慣性
書中前段特別將這4個預設值“存在於思考的前置影響力”做說明,如何有意識的將預設值影響力隔出一個安全空檔,讓真正的思考發揮出該有的能力
其他三個大部份是負面影響居多,就快思慢想中,所提到人的生理機制會盡量節省效能,所以遇到問題時大腦第一層會優先藉由過去的經驗做出反應,而無法由第一層處理的才會轉換到第二層慢想
只是~~那第一層或許稱為速應(快速反應),而不是快速思考會不會比較適當?
(抱歉,我自尊預設值做祟……)
再定義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如定義出問題後,發現與初步判斷的可逆性與影響程度落差很大,就需要盡快因應事實而更改)
另外要避免的是過於簡化的二元思考,強迫自己找出其他角度的思維=>為自己設下思考層面的安全機制,並且面對重大問題別輕率下決定,至少給自己1天的冷凍期!
上半部就到這,書中的四個預設值精彩內容就留給有興趣的人慢慢享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