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享受

讀爸是一個網路銷售的網路賣家,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希望能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我預先在網路留下我心中的書單與想表達的內容,希望有天能好好的陪著他們閱讀這些書籍~

ㄧ千零ㄧ個點子之後

■ 失望情緒,很快轉換成疑惑

=>當事實‘’出現‘’時,並不是讓失望情緒讓自己陷入怨懟,而是針對事實去做改變

■ 我希望他們能解釋我到底缺了什麼

=>你永遠都能夠再試著做些什麼

■ 銷售需要將no變成yes

銷售的本質是信任,你總不可能奢望拿著1束進入酒吧,馬上找個人求婚而對方也馬上答應吧?!
ㄧ千零ㄧ個點子之後

買書的當下,看到ㄧ千零ㄧ個點子之後,以為是商業模式或文案就直接買了XD,看了才發現是Netflix 的創始故事

說真的,我看到“線上DVD出租時”,心裡直說你們真的也太敢衝了吧!

因為我這個懶人曾經在租書店很盛行的年代,也想過如果有人可以幫我送書來有多好
=>線上出租漫畫 (樂觀幻想)

可是啊,當回到實際情況我連計算機都沒按就放棄,因為即使你這本書(或DVD)出租1萬次好了,但這1萬次的來回運費並不會因此而降低,再來如果出現損壞或不歸還,這部份損耗是很麻煩的,因為求償的過程太耗時,求償的價值卻很低………………
(悲觀思考風險)

然後每次出租的利潤因為來回運費就吃掉利潤,又得一次次的出租才能維持營運,在利潤疑問下,還得能衝出週轉率?!
(整個商業模式的探索)

書中也描述確實原有的出租商業模式是不可行的,後面找出包月訂閱制才開始起死回生

這部份書中的描述讓我想到〔小數據獵人〕,他們找出用戶最討厭繳逾期滯納金這個問題,延伸出訂閱制,並且ㄧ次寄送4片,避免只租1片出現影片不如預期,可以再直接看其他影片

〔小數據獵人〕概要是找出數據上顯示不出來的問題,透過實際訪談ta的回饋後找出他們其實最在意的問題點(大數據上看不到),再進行調整創新

訂閱制的商業模式與單片出租的差別是,訂閱制直接將“現金流”維持住,並且每一單位的基本量>單片出租

另一個是假設訂閱制是每次4片(觀看無期限),能多一個“額外加租”選項,用相當低價的金額讓用戶多額外租幾片

=>提高單次寄送的利潤=降低運費的佔比

書中有提到他們發現隔日到達會增加新用戶訂閱,因為客戶會告知親友這個消息,然後他們就試著去做出更多區域能隔日到達的服務

這個部份並沒有提到“相關的評估”,畢竟以線上銷售來說(我自己也是線上銷售),為了增加新客戶=>增加其他區域配送點與倉庫,無疑是放棄‘’線上銷售的優勢‘’

線上銷售的優勢在於實際包裝出貨等只需要1個據點,在相關成本控管上是比連鎖店容易與節省許多;並且沒有區域的限制,隱含的客戶量是比實體店面更廣

因為書中提到找出訂閱制之後,卻因為資金燒太快=>進入大幅裁員,除了當時網路泡沫造成募款困難,還有他們提供‘’第一個月免費‘’,喜歡就不要取消訂閱

而這第一個月免費+為了增加新客戶=>增加其他區域配送點與倉庫
(逆・原子思考,為了達到目標反而增加過多成本??這個目標是適當的嗎?)

讓我產生對後來反而要大裁員疑問?是否為了爭取新用戶而增加過多據點=>造成燒太多現金?

而新用戶續訂率與流失率會不會造成“增加過多據點”反而不划算??

以當時的物流,如果有提供隔天到服務(加價)vs 自行擴配送張據點等評估
(矛盾思考,找出矛盾並思考能達成目標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書中其實沒有描述太多,以上是我自己補腦

而目前看到的串流則在書中只有提到準備開始,串流部份實際運作,作者已離職就無從得知

我很羨慕 Netflix 創辦人跟瑞德那種對話思考模式,畢竟以台灣過往的教育環境下,要找到這種朋友,似乎不容易😅😅

也超佩服創辦人初期的商業模式就衝了!四處去銷售自己的點子來募款,更佩服願意出資的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box

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