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享受

讀爸是一個網路銷售的網路賣家,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希望能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我預先在網路留下我心中的書單與想表達的內容,希望有天能好好的陪著他們閱讀這些書籍~

我的零成本存股術2


第一本讀爸沒看過,但這本裡面談到的一些重點蠻有別於“市場上的存股概念”

“市場上的存股概念”就是有閒錢就買,不要在意價格,因為你不可知道高低點

然而,某些存股網紅實際上在相對高檔時,自己做了“再平衡”,卻仍不斷強調存股不用在意價格

註:再平衡是指資產配置中,將高於基本面預期資產獲利了結,轉入可能低估的部位。講白話就是逢高獲利了結啦😏

=================
作者的觀點比較彈性,別把自己綁架了,當資本利得出現時,適當的調整部位

如同某些觀點是說

"賣出部位就是自己製造股利給自己"

其實還是不同,賣出部位就是資本利得,而配息則是在部位不變更情況下拿到股利喔!不管是不是所謂本金配息

養雞生蛋與賣雞肉取價還是不同,但這2種方式都是該有的,不用特別拘限著只用哪個方式,這也是本書作者提醒的,所以蠻推薦存股看這本

===============
題外話,資產配置討論

強調帳面報酬率>高配息報酬率的一個前提是

【假設市場價格永遠往右上方走】

單看過去的數據,確實是如此,只是當市場面臨來得又快又急的大空頭時,不是砍在低檔就是剛好抱到完全回不去的部位(貨櫃?),這也是為何指數化投資是很多人提倡的

而該書的作者也提到ㄧ個重點,也是讀爸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保守型作法

帳面報酬率何時“再平衡”,去實現真正的報酬率,而何時要布局回來?

像前2年印鈔行情到今年,單就0050而言,哪個位置做哪些事情,回頭來看真的很重要!

如果是所謂不看價格持續買呢?

所以在資本利得部位的配置就是要注意

【相對位置】至於要用總經?技術分析?就自己選擇吧~

謎之音: 其實到最後都會是接近的答案,總經派或許瞧不起塗鴉派,只是如同老余說的,所有資訊最終反應在"價格"

=======================
保守型作法,如同書封面寫的在企業倒閉前本金收回了,剩下只是要額外拿回多少而已

高配息年利6%, 領16.6年,本金完全收回,接下來要繼續領,還是在帳面成本是正報酬時賣出都是可以

這部份是指資產配置中的防守用,畢竟資本利得資產波動期間,總是會有看走眼的時候,例如去年在高檔有人特別告知大家買0050正2ETF就對了~~~

而保守型的高配息前提是該資產自己評估是否能至少存續15年左右不會下市或清算時至少會有價值?而期間的配息則帶來“再投資的現金流量”

謎之音:風險永遠是擺在第一個考量,在最保守的盾牌做好之後,剩下的當然是往攻擊目標走

(以下新聞,台灣某檔不動產投資信託受益證券,清算,收益人是獲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box

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