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享受

讀爸是一個網路銷售的網路賣家,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希望能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我預先在網路留下我心中的書單與想表達的內容,希望有天能好好的陪著他們閱讀這些書籍~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感想:最終會體會到的是時間才是真正的自由,財富是在時間這層之下

可曾聽過年輕時拼了命用時間去換取金錢,而老了時候躺在病床上用金錢去換生命

先父在病床上說他好想去環台,可是已經無法實現,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自己的心裡……

==================
開頭就明確指出複利需要經過拐點,才會爆發出上升曲線,而大多數的人則觀注於短期可實現的近利,沒有留意到複利的威力

這裡跟〔認知驅動〕提到找出有價值並可以複製的利基點,長期去做是同樣的概念

認知驅動

因為時間與注意力有「排他性」,當時間留給短期目標自然無法去規劃長期的目標,更別說執行。

====================
三種個人商業模式其實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上的階層區別根基

1. 只有賣出1次性的時間(從業人員)
2. 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次(創造成品的自由業)
3.購買其他人的時間賣出(公司老闆)

(富爸爸窮爸爸的四個象限中,提到如果無法達到睡後收入,也只是比較大的打工仔)

一切的選擇,在於價值觀,價值觀讓專注力擺在那裡,時間自然產生什麼樣的效益,效益則呈現了專注力在什麼價值=>也呈現了目前的財富有多少

我曾經在某個文案聊天群,看到有人抱怨錢都公司賺走,自己就是只能領死薪水(是內勤),我說:那為何不選擇當業務呢?業務最缺人也不嫌多,薪水會有業績獎金可以自己爭取,然而此話一出,對方卻安靜不回應

未能想像自己能有多少增長下,也限制了自己的思維,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想像著自己可以成長,即刻開始,開始接受自己初期的笨拙,乎視其他人的想法,感受自己成長的事實,去度過「難走」的過程

走難:遇到困難即避開,未來仍有更多走難
難走:扛著走過去,每走過一次,路徑會越來越寬
====================
書中另一個蠻重要的觀點是目標與手段常常搞混

像是,發財之後最想做的才是多數人的念頭
發財只是手段,花錢才是目的

=>而餵養給潛意識的是目的,然後潛意識到宇宙中為自己找來很多需要花錢的事回應給自己XD

這個細節好關鍵啊!

難怪用吸引力法則想中樂透頭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都在想那個頭獎怎麼用,根本就吸錯了😂😂😂

而執行中又更多人將手段當成目標,例如要達成業績的目標,手段可以有很多,但會有將手段(殺價競爭)做為目標

這部份確實需要更多覺察力去辨識
======================
下半部從29章節後,開始有點模糊難懂,畢竟自己沒有到那個層級吧~

像是談萬能鑰匙就有點「聽君說1分鐘猶如60秒過去」

章節是,前提也寫得很明確,不要只想解決著‘’眼前的問題‘’,問題是解決不完的

只是整個章節只提到要往別的方向思考,這對讀者來說很模糊~~

這部份就像是〔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提到的症狀解與槓桿解的差異

症狀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癥結點沒解決永遠處理不完(直線性思路)

槓桿解=>從整體的流程去觀察與思考,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否某個施力點過大,造成反饋也爆開,將這個地方槓桿解除(環線性思路)

舉例來說:發現水桶的水滿出來了,

症狀解就是看到問題在水滿出水桶,認為水桶太小,又換了更大的水桶,但過陣子又會持續滿出來=>水桶永遠換不完

槓桿解,則是思考整個環線,水滿出來了,往回找到水龍頭關掉就好了

謎之音:其實我自己不太理解為何稱作“槓桿”解,就我自己看了系統思考與業務戰的說明,那個針對整個環節中堵塞的地方做調整,這種調整用「槓桿」這詞自己覺得很違和😅

這種「調整方式」比較像是回復平衡或置換節點方向,讓施力點錯誤的造成不當的反作用力消失

或許「槓桿解」不是名詞上利用槓桿的意思,而是槓桿這個「翹開的動作」的動詞,將堵塞的環節「翹開」

#寫著寫著好像找到原因

而投資談到左側與右側,細看之下,也並非所謂價值派左側逢低承接與右側動能派創新交易

整體而言仍是很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box

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