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核心大概就在圖片標示1這頁,
架構:
1.練習要有特定目標
2.要“有意識的”針對無法突破的關卡做出“調整”,而非無意識的反覆動作
3.要有反饋的檢視,書中主要提到是找專業人士指導(或藉由影像等機器設備記錄,可以重複確認問題卡在哪,有沒有突破等)
4. 打破迷思,很多技能是可以藉由‘’刻意練習‘’的學習去突破上限,並不要被經驗綁架,過去的經驗不見得是好事;就像努力方式錯誤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同樣的事做1萬次要求有不同的結果?而刻意練習就是針對無法突破關卡去調整努力的方向,達成目標
===============
整本書大約有70%的流水帳,著實讓自己覺得再看漫畫棋靈王的‘’文字版‘’
漫畫棋靈王內容是講圍棋,然而裡面並沒有像運動類漫畫會詳細的介紹相關規則與描繪運動過程,在棋局的對弈中,大多只描述這個人有多厲害,那個人實際上走了哪個棋影響了整個局的細節只簡單帶過,例如雙方對弈看到的不是棋路而是用雙方拿著刀,最後某方成功砍掉另一方這種概念式描繪過程(或許真要畫出來確實要很多篇幅與解釋,然而沒有達到讓讀者更進一步窺探圍棋是什麼的意象)
最後,自己個人的偏見是這本書有可能會形成破壞童年的狀況,書中提到有些狀態是需要兒童時期去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看標示2),像是芭蕾舞者某些動作需要未完全發育時去將身體某部位在未鈣化前去提早定形
這種看法沒有不對,但無形中也導致某些家長將剝奪孩子的童年強迫去學習某件特定項目,就孩子本身而言是件壞事
孩子不是家長的延伸,他們有自己的終局,但似乎不是每個人都認同
我就曾經剛好聽到某世界級球后的鄰居說,她的爸爸從她很小時就刻意栽培,而那本人真實的意向又是如何就不得而知,畢竟從小就沒得選擇,或許也會覺得就是有興趣
比較適合已經找到方向,想尋求突破的人去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