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發生違約潮是否真的會出現2008的次貸風暴??
先定義“次貸”,然後再看新青安規定
就兩者來說,即使新青安貸款有人還不出來,也不太適合稱為“次貸風暴”
============
2008的次貸風暴,起因依續是
1. 美國政府要求銀行放貸給=>原本可能還不起房貸的人
(大概是這個讓人覺得新青安會重演次貸危機)
2. 期間房價大漲,銀行鼓勵那些人用
*房價增值部份去增貸再買房*
然後再重複上面的動作⬆️⬆️
最後1個人有2~3間或更多房貸,造成“虛胖”
3. 銀行將這些“違約率高的房貸”跟a級債券打包再一起,簡單的想像就是拿著“金箔紙包大便”
然後拿去市場兜售這顆金球🤪🤪🤪
接著,那些人終究是還不出貸款造成違約=>被強制賣出=>房價多殺多,房價泡沫破裂
而另一方面市場發現金球裡面是大便,紛紛要求贖回債券要不計虧損拿回剩餘本金
=>雷曼兄弟就因為‘’類擠兌‘’導致破產
註:上述概要我是從大賣空書籍與電影內容中得知,如有錯誤再告知🙇♂️🙇♂️,
================
回到新青安
這批還不出貸款來的人
1. 有沒有2008年前幾年的虛胖問題?
有沒有包著大便的金球?
2. 還不出來的人占整體貸款量有多大?
3. 市場接手意願?
新青安發生違約潮是否真的會出現2008的次貸風暴??
可以思考ㄧ下差異在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