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似乎充滿了峰值體驗,當然這是種「選擇」後的產物
看到這篇時,我又想到峰值體驗
人生似乎充滿了峰值體驗,當然這是種「選擇」後的產物
怎麼說?最高峰值前後是低值,而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什麼時候是高峰值體驗
例如,
選擇常吃迴轉壽司,還是選擇久久吃1次高水準的板前料理
選擇常常國內短天期旅遊or久久長天期出國1次
選擇超多斜槓工作or專注1項利潤最優的工作
==============
假設某位家長有40萬,要用在孩子身上
選項a. 幫孩子買分紅保單,有保險又可以期滿每年領2萬
b.幫孩子投入市值型ETF,期望報酬率10年翻1倍,30年後,有320萬市值。40=>80=>160=>320
c.拿來投入補習,英文數學外加才藝課,希望他贏在起跑點
哪ㄧ個,會是孩子30年後擁有峰值體驗?
=============
或許這樣子問吧?如果你父親在30年前有40萬要用在你身上,你會希望他怎麼做?
a.在你30歲時,拿了這份分紅保單說你每年有2萬可以領,換算每個月是1666元
b.在你30歲時,他說你戶頭裡有半張台積電
c.在你讀書時期,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補習班生活,回家就是洗澡睡覺,持續到你上大學
你會希望他怎麼做?
謎之音:在ai+機器人進行式下,未來的工作型態變化只會更大,而小孩的人生最終是他自己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