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享受

讀爸是一個網路銷售的網路賣家,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希望能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我預先在網路留下我心中的書單與想表達的內容,希望有天能好好的陪著他們閱讀這些書籍~

圓覺經略說,個人感受

圓覺經略說,個人感受

在最後一頁, 南懷瑾先生做了總結

圓覺經是由12位菩薩依序為眾生提問,由直指人心到漸修法門到最後的大徹大悟。

年輕時,昏昏沉沉的看過去,只記得 圓覺經好像比較容易理解( 懷師提到這部是“了義”經),但完全不記得任何內容🫣,所以這次純粹記錄ㄧ下自己的感受,畢竟自己沒有資格對經書做評論或解說。

====================
看完 圓覺經後,覺得對於自己的好處像是為自己設定ㄧ位「旁觀思緒的教練員」

每天面對的人事物,產生不同的感受,我們無法停止大腦的運作,就連睡覺中也會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旁觀思緒的教練員,提醒著自己現在產生的念頭或情緒是因何而來,像是今天自己打去銀行客服詢問些事情,情緒剛爆發出來時,旁觀員提醒著:你不需要這麼激動,這無助於事,冷靜地確認流程

然後自己就緩和下來,處理好事情。

旁觀員有點像是盯著「系統一」,哪些事物照平常已訓練的模組,直覺反應操作就好,哪些是不適合讓系統一直覺反應=>情緒化

旁觀員提醒著自己,不要隨著情緒去轉動,並非用壓抑的方式,而是看著情緒「來」,知道他「怎麼來」,然後讓他「好好的離開」

所謂不垢不淨,不是「抓著清淨」不放地告訴自己,我要清淨我要放下,那也是種「執著」;像是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要用憤怒去表達情緒,要能理解並非所有的事物都能如已意

又例如,近期股市大跌,各方針對總經的猜測說法四起,自己看到後原本想說些什麼,後來又觀看著自己,發覺不要對無法控制的事物提出評論,

因為一提出評論=>形成看法=>形成信念,會認為必定照自己的看法發展=>進而脫離現實

旁觀教練員對自己的作用是,慢慢練習知道情緒,但脫離情緒,不隨之流轉。

像是某件事讓自己生氣,但生氣的背後會有需要怎麼解決的問題,雖然生氣但不隨著生氣去放大,忘了先處理眼前的問題

而很多時候,看似對外境生氣遷怒,細細地看,會發現原來是「氣自己」,畢竟那是自己的選擇造成現在的情況,如果沒有發現這點,這個怒氣將久久揮之不去,因為是「氣自己」

註:所謂貪瞋癡慢疑,皆為自己的內心產生

在提到漸修法門時,提出了眾生平等,這觀念看似容易理解,實則難深刻體會

眾生平等,以NLP的溝通法來說,要知道一個「前提」是每個人的觀念地圖都不同,如同女性與男性有著先天上的不同般

如果用著貢高我慢的角度去看:哼你說的太淺,還不如我呢

這樣子的狀態,自然會產生不同價值觀的衝突。

在旁觀教練員的協助下,練習著觀看思緒起伏,也練習像NLP理解不同的觀念地圖,在事物上的討論去觀察是情緒上的看法或是事實的根源

情緒的看法就避開,讓自己別跟著起舞,耗費自身的能量。

雖說自己並沒有想做什麼修行,然而這部經典提到的:觀止而後定,在生活中也很實用

靜靜地在旁觀看著,止並不容易,定更不是我能理解的狀態,可練習著「靜靜地觀看著」就覺得受惠良多,光降低情緒化就能讓平常事務可以少些不必要的混雜與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box

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