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享受

讀爸是一個網路銷售的網路賣家,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希望能有時間陪著孩子閱讀,我預先在網路留下我心中的書單與想表達的內容,希望有天能好好的陪著他們閱讀這些書籍~

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

感想:就像股票套牢後,不知道該抱著還是該停損,因為模糊了變得難以解決

作者在開頭就提出重要的觀點,認知的覺醒是為了消除模糊不清的狀態

當找出問題點時,才會進入下ㄧ個階段

=>找尋解決方案,學習以往未接觸到的領域

股票套牢後,不知道該抱著還是該停損?就只能任由煩躁情緒不斷的占用大腦的專注力能量,進而造成其他很多事的低效率

因為進場前的認知不足,不知道自己是交易角度(價差)進場,還是投資角度(買公司)進場?

交易,那進場前就該有停損點的設定,跌破了就該出場,“控制”賠

投資,公司營運與未來展望沒變,那內含價值>市場價格=>反而該考慮加碼

書中提到教是最好的學習,這點我自己也有體會過,當自己可以完整地解說出來,沒有卡頓,再解說的過程中會更加深體會細節在那

像是買股票前,為模糊不清的自己寫出進場與出場計畫,用第三人稱角度去教會模糊不清的自己

當試著寫出計畫時,也會因為有不足的地方而去找尋新的資訊

=>擴展認知邊界
=>釐清模糊不清

===================
以下這段內容,我自己有很大的疑問

「分享內容給能力不及於你的人,‘’讚揚‘’就會飛向你」

1. 能力不及於你的人,前提是什麼?你如何確認?

你看到別人再打手遊,就覺得自己寫作高出ㄧ等嗎?

或許,那個人只是剛好在休息(像致富強心臟裡寫到會設定週五晚上就是瘋狂玩樂時間)

也有可能他早就搞定“賺錢系統”,只需要偶爾留意系統是否有問題,其他時間只需躺平

更有可能是他認為某些人的內容不值得他花力氣回應

像是有些寫商業的書,實際自己沒有經營過,寫寫商業模式還ok,但寫到實際細節卻不知所云?鍵盤球員跟實際場上球員還是有落差的

2. 如果是為了得到比自己能力低的人讚賞,那文章內容就容易往“為了讚賞”而寫,就更容易落入追逐著時事熱點而寫…………

應該是〔拆掉思維裡的牆〕,裡面寫到‘’連線學習‘’,將自己的內容丟出來讓比自己強的人去探討批評=>得到回饋與進步的空間

==================
相對於作者第二本書,認知驅動來說,這本有點像拼裝車

我忍不住想起,終局思維的作者,第一本書思考的框架其實內容也是很像“試錯版”

結論是都留第二本就好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box

或許你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