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是資金分配是前提,再照各人狀態設定交易計畫,與執行的細節,最後需每年檢視交易計畫是否需要調整】
指數投資很重要,在
【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
書中也有提到相關論述,但仍是在資金分配的“次層級”之下就是了
而配息部位與指數化投資並非要二選一,或許總是會說:你看回測數據指數化投資才是報酬率最好的,但如果在你需要現金流時,剛好遇到“失落的十年”呢?當然這機率很低很低啦~
可是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就是了
特別是遇到“政治因素”,會造成單一國家的風險出現
只談單一存股或單一etf的做法,實質上也是需要去往這框架更上一層級思考比較好
讀爸自己雖然是有固定的價差模式,另一邊也會有固定收益部位,並執行配息再投入,畢竟價差操作也不可能每次都中🙈🙈
所以既然要執行價差,就要有足夠的幅度才行,如果有接近80%左右的報酬率,那出場後的本金與獲利就可以投入更多部位,才有機會擴大資本
擴大資本後也可以再分配比例投入固定收益與指數化部位,剩下再執行價差模式(理想啦)
結論是資金分配是前提,再照各人狀態設定交易計畫,與執行的細節,最後需每年檢視交易計畫是否需要調整
以上參考
謎之音:因為總是常看到很多只講單一做法,但那些人實質上是否真的只有這樣子做?還是也有資金分配規劃,但只拿出他們認為最好的講=>造成觀看者陷入迷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